close

此篇文章為個人在民國81年間所寫,發表於《力與美》雜誌第26期,現在稍加修飾,公佈於此,還望各位武林同好不吝指教。

 試論國術之剛柔1.jpg 試論國術之剛柔2.jpg 試論國術之剛柔3.jpg  

    剛為發勁之落點,柔為落點外運勁之過程,即所謂「柔過氣,剛落點。」(註一)。用法上,剛為著人之時,須全身堅硬如石,予敵痛擊;柔為避敵之鋒,需放鬆骨骸因敵之勢,將來勁化開,並取得有利之地位,以作下一波之攻擊,也就是「剛發柔化」。

    落點之時宜全身堅硬如石,「其所以堅硬者,則在逐處之骨節,骨節者,空隙也,乃人身之谿谷,為神明之所流注,此處精神填實則如鋼如鐵,………,如石砂袋,逐層填實,雖軟物可使之堅硬。」(註二)故此時氣充全身,肌肉繃緊,神氣外露,將潛能發揮,達於極致。清初武術名家萇乃周更有面部五形之說:「展脫勢者,氣自中宮發於肢節,面上眉必舒,眼必突,鼻必展,唇必開,氣必呼,聲必呵,此內氣放而外相開也。」(註三)形容得頗為貼切。

    舊力已盡,新力未生,或為避敵之鋒而移形換位,或爲二度攻擊而蓄勢待發,宜用柔法。此時身體放鬆,神氣內斂,路徑走圓,將敵人之攻勢化於無形,而剛柔之變化如太極圖,相對而非絕對,從純陽無陰到九陽一陰、八陽二陰、七陽三陰……一陽九陰、純陰無陽。再從純陰無陽、一陽九陰、二陽八陰順序轉至九陽一陰、純陽無陰。應用或演練時並非每式均需由純陽轉至純陰,再依序轉至純陽,可依個人功夫與時機而變化,轉換時多為內收之形。萇乃周云:「收束勢者,氣自肢節收束中宮,面上眉必縐,眼胞收,鼻必縱,唇必撮,氣必吸,聲必噎,此內氣收而形像聚也。」(註四)此正與剛相對也。

    螳螂拳之應敵有所謂「八剛」與「十二柔」。(註五)

        八剛

一、泰山壓頂

二、迎面直統

三、順步双掌

四、叠肘硬拱

五、貼門靠壁

六、硬崩伏底

七、左右雙棍

八、摔捋兩分

    均為落點著人之法。

        十二柔

一、見剛而回手

二、入手而偷手

三、截手而滾手

四、滾手而漏手

五、直統而抅手

六、採手而入手

七、摟手而進手

八、磕手而入手

九、撲手而入手

十、挑手而入手

十一、        開手而疊手

十二、        黏手而破手

    均為轉換禦敵之方。

    國術門派眾多,剛柔訓練程序亦有不同。以八極拳為例,初練小八極,先求架式工整,每一定式需默數呼吸八次,待架式穩固,氣力增長後,開始發勁。要求於落點三尖俱到,全身堅硬如石,即八極之「整勁」,此時剛勁之功初成;次練大八極,動作較快,姿勢開展,注重化境之練習,至此剛柔漸能互用,繼而練習六大開,若得真傳自可達於剛柔相濟之境界。故八極拳以「小八極」奠其基,「大八極」肆其術,「六大開」極其藝。(註六)

    再以陳家太極拳為例,初期要化去原有的僵硬勁,力求柔軟,待全身練到綿軟後,即可進而練習身肢放長的剛勁,繼而做好「柔過氣、剛落點」,最後更需將心意、神氣、呼吸與剛柔結合運用,則可臻於剛柔相濟之功。「運勁之功夫,先化硬為柔,然後練柔成剛,及其至也,一柔一剛,剛柔得中,方見陰陽。」(註七)

由上可知,訓練程序雖有不同,然其結果則一。即使是以銅橋鐵馬著稱的南少林武術亦有剛柔之說,並依其剛與柔之變化與呆板分為上中下三乘,「上乘,運柔而成剛,及其至也,不剛不柔,亦剛亦柔;中乘,剛多柔少;下乘則專使氣力,蠻野粗動,出手不知師法,舉步全無規則。」(註八)一般而言,外家拳法,由剛入柔,內家拳法,由柔至剛。

    之前在武壇國術推廣中心習武時,八極拳大師劉雲樵先生嘗論,發勁之順序可以下列圖案表示:「○□▽-‧」(▽應旋轉90度,讓角度如「>」一般)

    ○者,運也,化也。凡未發之時,以圓來化去他人之勁,此時為柔。

    □者,整也,靜也,穩也。能方則根基穩固,無東斜西歪之弊,才能發勁。

    ▽者,巧也,即言三尖對照。手、眼、步皆有其一定之三角關係,此時要將我之矛頭對準敵之空門。

    -者,發也。表示發勁之路徑為一直線,並且前後對稱。

    ‧者,中也。言擊中之點,即落點,此時全身堅硬如石,為剛。

    至此柔運剛發乃成。

    「拳法千般與萬般,何能精透沒疑難;須知秘要無差漏,一熟機關用不完。」,(註九)拳法在精不在多,雜學瞎練,力多則分,永遠只是門外漢。唯有依照老師所教之方法與程序,循序漸進,一門深入,直至「剛柔相濟如輪轉,恰似無意燃火星。」(註十)的自然反射,再參酌其他拳法,則一通百通,方能一窺武術之堂奧。

 

    註一:萇氏武技全書,卷三,三氣合為一氣。

    註二:萇氏武技全書,卷二,十二節屈伸往來落氣內外上下前後論。

    註三:萇氏武技全書,卷二,面部五形論。

    註四:萇氏武技全書,卷二,面部五形論。

    註五:衛笑堂著,實用螳螂拳,第九章,螳螂拳之應敵。

    註六:劉雲樵著,八極拳,八極拳特性及優點。

    註七:顧留馨、沈家楨合著,陳氏太極拳,第一章,陳氏太極拳的八個特點。

    註八:姜俠魂編,少林拳術圖說,氣功闡微。

    註九:清初張孔昭述,曹煥斗註,拳經拳法備要,卷一,拳經,問答歌訣二十款。

    註十:萇氏武技全書,卷三,論打。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hsu363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