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7~9月在科博館與健行國小的國術班課程進度是八極拳,除教導小八極與大八極的套路外,在基本功的訓練方面,便安排八極拳的基本動作如碾步、熊步、頂心肘、馬步弓捶……等,另外也一併練習發勁六式以加強基本功力的培養。

2011年8月13日週六班在健行國小上課,學員問到發勁六路的相關問題時提出,希望能有相關的影片與資料以供參考,正好最近個人在整理一些過去的影片,所以就興起整理發勁六式相關影片與資料的念頭,以下影片是由健行教練場的吳姓學員在2010年9月4日練習時所拍攝,經個人剪接與配樂而成。

 

 

八極拳發勁六式拳譜:

第一式:衝捶(立拳、豎拳)

第二式:哈拳(俯拳、搋捶)

第三式:仰拳(沖拳)

第四式:螺旋拳

第五式:撐掌

第六式:橫打

 

以上發勁六式的名稱與順序是參考許秋德教練所編著的《笑塵武集.卷五拳譜篇》中所載,原書的第208頁原文如下:

 

八極拳發勁六式

1:衝捶(豎拳)

2:哈捶(搋拳)

3:沖捶(仰拳)

4:螺旋拳

5:左右撐掌

6:左右橫打

 

發勁六式乃當年八極拳大師劉雲樵先生,為了在各大專院校推廣八極拳時所編定的教材,同一時間編定的還有八極架與八極三十二式兩套拳,此六式非常適合八極拳入門者習練,除了可以對八極拳的發勁方法有了概括性的認識以外,對基本功力的培養更有莫大的幫助,當年我大三時在南投縣國姓鄉的清德禪寺集訓時,曾啟莊老師便帶著我們練習發勁六式,而我的八極拳功夫就是在那時後奠下了良好的基礎。

 

發勁六式編好後,首次的公開亮相便是在公共電視的中國武術節目中,那段節目對發勁六式的旁白介紹,頗值得參考,之前網路上也有網友將其整理出來,不過有一些小錯誤,而且也未註明出處,以下文字是個人將當年的節目影片,重新觀看比對修改而成。

 

衝捶:力量由背脊發出,到肩而達於肘,由肘到手上,這是一種捅勁的訓練。
捅,是往前衝的力量。

哈拳:又叫俯拳,力量由肩膀發出,由肩而肘,由肘達於手,這是一種搋勁的訓練。搋,是由上往下打的力量,這個搋勁的訓練,跟北方搋麵的姿態是一樣的。

螺旋拳:它的其根在腳,發於腿,力量由腰部發出,經過背、肩、肘到手,作螺旋狀鑽出,這是一種螺旋勁的訓練。螺旋勁,是一種像螺絲一樣旋轉的力量。

仰拳:又叫沖拳,力量由肘發出,特點是肘越彎曲,力量越大。需要注意的是,肘儘量避免伸直,以免受損,這是一種沖勁的訓練。沖勁,是由下往上打。

左右橫打:力量由腰部發出,經過背、肩、肘到手,拳和肘微彎,力量集中在雙拳的內側,這是一種橫勁訓練,和螺旋拳很相似,橫打中有旋轉的勁。

左右撐掌:所謂撐,是向外推的力量,力量由掌根發出,練的是吐勁。

 

如果夠細心的網友可能會發現,螺旋拳與仰拳,還有橫打與撐掌的順序跟前面的拳譜是顛倒的,不過我覺得這個順序並不是那麼的重要,重要還是對各個招式的體會與掌握。

 

另外劉雲樵大師著作的《八極拳》(眾文圖書公司印行)一書中的第32~33頁,《八極拳基礎功夫》一文中有提到與發勁六式相關的論述,其內容與公共電視的旁白相近,但更為詳盡,也很值得參考,一併整理下來給網友們參考。

 

仰拳:是發沖勁,朝斜上方搗去,如打滿臉竄花沖天炮式,此種沖勁的力量,發自手肘,手肘愈彎曲,愈有力,且此拳利於進步時用之,退步用之則不當也。

俯拳:即「哈拳」,是發搋勁,其力量若北方人搋麵,力發自肩胛,發拳應朝正前方略向下,著人時,先以第二指節點引,再將五指捲緊,落實捶擊,此拳唯吾八極拳中之獨有。

立拳:即「豎拳」,是發捅勁,出拳要平直,此拳愈平直,功效愈大,其力發自脊背,但脊必須吞沉,著人身時,先以第二指節點引,再握緊猛捅,此拳常練捅勁,有通臂之功效。

螺旋拳:是發螺旋勁,其力發自腳、腿部,經碾、蹬腿之過程,再由腰之旋轉傳至臂肩、肘手,而達於指變拳。此拳由仰拳經立拳,再變成俯拳,其中經過有滾、鑽、弸、架之力,亦可化解對方來勢,所謂不招不架,就是一下打法。

推掌及按掌:同是以掌根擊人,力發自肩部,用吐勁,故肘與手必須要直,愈直而力愈強。推掌如用於退步時,用掌根直推,按掌如用於進步時,先以指尖點觸,再用掌根突擊。

 

另外關於搋勁的「搋」,劉雲樵大師在1973年7月29日所出版的武壇雜誌第二卷第21期第21頁中曾發表過一篇文章,很有參考價值,現將原文一併抄錄如下,以供參考,其立論說理詳細,實在難得。

 

「搋」,對一般練拳的人來說是相當陌生的,往往都將「揣」字代替了它。其實「揣」字在武術上根本沒有意義。我們來看看:

 

「揣」,(ㄔㄨㄞˇ),上聲。

《辭淵》:猜想,如揣度。

《康熙》:量也,度高曰揣。量度也。

 「踹」,(ㄔㄨㄞˋ),去聲。以足跟用力著地。

「搋」,(ㄔㄨㄞ),陰平。

《辭淵》:壓成柔和如搋麵。放在懷裏(搋在懷裏)。

《康熙》:以拳觸人曰搋,亦曰擊。

 

從以上三個讀(ㄔㄨㄞ)的字裏,只有「踹」、「搋」可用於拳術中。以腳擊人曰踹,以拳擊人曰搋。且「搋」是一種拳勁。

 

拳有豎、仰拳(陽拳)、俯拳(陰拳)。在八極拳中,要發拳打出「搋」勁,只有用「俯拳」微向斜下方打出(一如搋麵時之勁),同時亦謂「吐」。此為八極拳之特點。也只有在八極拳中還保有這種拳法,同時若打豎拳,其勁為「捅」;若打仰拳,其勁必為「沖」。其實,凡出「俯」、「豎」、「仰」之拳,就應該有「搋」、「捅」、「沖」之勁,才合乎拳理。

 

 

上面那段影片為入門初學的練法,只打單一招式,注重上盤與下盤的配合,而未加入八極拳之震腳,以下影片是八極拳協會逢甲教練場成員於201256日在逢甲大學育樂館所舉行的八極拳協會武聚中所表演的八極拳發勁六式團練,乃為進階及表演時之練法,加入震腳與八極起式、收式,頗適合團體表演。

 

 

 

arrow
arrow

    hsu363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