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法說〉為《無隱錄》中專論身法的文章,文中揭露身法之妙義,條理分明,引人入勝,不僅適用於槍法,亦可適用於其它兵器與拳法,是一篇難得的好文章,分享給武友們共同欣賞與研究。
本文以北京國家圖書館藏書《無隱錄》手寫舊鈔本(以下簡稱原抄本)進行點校,並將原抄本之圖檔一併上傳,提供有興趣的同道參看比對。
個人槍法修為有限,也非文學專業,文章中如有謬誤之處,還請網友們不吝指正,謝謝!
許金印2015/08/02
身法說(無隱錄校註)
敬巖(1)曰:「身法宜側而忌平,宜蹲而忌立。平則闊,立則長,所備(2)者多;側則狹(3),蹲則短,所備者少也。」
又曰:「蹲坐以助閉手之力,開圈外猛槍,在身後者也。」
又曰:「能蹲坐而進退如風,無往(4)不勝,步法、身法皆盡於(5)此。」
真如〈治身篇〉曰:「持龍貴身心為本,身不正則心無主,而手足失措。」
又曰:「身法乃藝之門戶,進退盤旋,皆由身法。」故真如但有三十手法,絕無架勢;敬巖雖時或言勢,然其所言之勢,皆合手法以取勝,非若馬家、沖(6)斗(7)以勢破勢也。
滄塵子曰:「身勢有真有假。交槍之後,因用而成者,真者也,無形可圖(8);槍未交時,懸立以待者,假者也,馬家之二十四勢是也。假勢無不有釁(9),所以有以勢破勢之說,而不知皆手法所可破也。真勢不少,又不可圖,要以高(10)至滴水,低至地蛇為最極,智者自神悟焉。」
又曰:「以短破長,短槍去彼身甚遠,用手法無益,必須身勢耳。」只在此山中,雲深不知處。
(1) 按原抄本作「敬岩」,《手臂錄校註》作「敬巖」。考陸世儀《桴亭先生詩文集》有〈石敬巖傳〉及相關詩文,「岩」,同「巖」字,應係抄寫時簡寫而成,故一律改作「敬巖」。陸世儀即〈石敬巖槍法記〉中所云之陸桴亭,與吳殳一同師事於石敬巖。
(2) 按原抄本作「偹」。「偹」乃「備」的異體字,原抄本「偹」與「備」兩字混用,為使前後文一致,一律改為「備」。
(3) 按原抄本作「狭」。「狭」乃「狹」的異體字,為使讀者便於閱讀,故改為「狹」。
(4) 按原抄本作「徃」。「徃」乃「往」的異體字,原抄本慣用「徃」,此字今人罕用,為使讀者便於閱讀,一律改為「往」。
(5) 按原抄本作「扵」。「扵」乃「於」的異體字,原抄本慣用「扵」,此字今人罕用,為使讀者便於閱讀,一律改為「於」。
(6) 按原抄本作「冲」。「冲」乃「沖」的異體字,原抄本慣用「冲」,此字今人罕用,為使讀者便於閱讀,一律改為「沖」。
(7) 程宗猷(1561年-?),字沖斗,明代著名武術家,四川新都人,因寄籍安徽休寧縣,一說安徽休寧人。所著《耕餘剩技》,全書共分四部分,即《蹶張心法》一卷、《少林棍法闡宗》三卷、《長鎗法選》一卷、《單刀法選》一卷。
(8) 按原抄本作「圗」。「圗」乃「圖」的異體字,原抄本慣用「圗」,此字今人罕用,為使讀者便於閱讀,一律改為「圖」。
(9) 「釁」,音信,裂痕、縫隙,乃指假勢均有破綻之義。
(10)按原抄本作「髙」。「髙」乃「高」的異體字,原抄本「髙」與「高」兩字混用,為使前後文一致,一律改為「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