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一年多以來,致力於《手臂錄》一書版本之收集與解讀,半年多前並開始著手進行點校與註解,目前已接近完成的階段,期間蒙多位師兄弟與科博館教練場、健行教練場學員及逢甲倉海國術社多位社員的協助,不勝感激。

現僅將其中的幾篇文章整理出來,放在部落格中與網友們分享,如有謬誤之處,還請網友們不吝指正,謝謝!

許金印2012/11/8

 

手臂錄自序(手臂錄校註(1)

用兵以戚南塘(2)之旗鼓為初門,孫武子(3)之虛實為極致,擊刺抑末矣。然不能此末藝,則不敢身至陣前,無以定將士勇怯,而行不踰(4)時之罸(5)。人無畏心,戰何能勝?又則(6)平日所用教師,多被誘於花假,以誤士卒。雖然,殳何人而敢言此,惟以壯年所廣習者(7),彙為一編,以定其邪正淺深,貽之子孫而已。

余所得者,有石家鎗(8),敬巖(9)也;峨嵋鎗,程真如也;楊家鎗、沙家鎗、馬家鎗,其人不可考;少林鎗,余得者洪轉之法;汊口鎗(10),則程沖斗(11)也,有《耕餘剩技》、《少林闡宗》(12)、《長鎗法選》諸書刻印行世。此七家者,其法具存。餘若金家鎗、拒馬鎗、大寧筆鎗等,尚有十餘家,名存而無徒,書又不傳,無可考據(13)。應由技術淺小,雖取名一時,不足以傳久故也。

今就七家言之,真如一門而入,一師而成,一於純者也。敬巖徧歷諸家,年將四十,始遇真師(14),重下本源工夫,而得返正。及乎晚年,棍棒刀牌,皆成鎗法,化雜以為純者也,二師身二而法則一也。沙家竿子長軟,別為一門。楊家器在長短間(15)用之,亦兼取長短之法,此三家皆不雜棍法。馬家以楊家為根本,而兼用棍法。少林全不知鎗,竟以其棍為鎗。故馬家法去棍猶有鎗,少林去棍則無鎗(16)也。然少林尚剛柔相濟,不至以力降人。沖斗止學少林之法,去柔存剛,幾同牛鬬。而今世沖斗之傳,江南最盛,少林猶不可得,況其上焉者乎?

總而論之,峨嵋之法,既精既極,非血氣之士、日月之工所能學。沙家、楊家,專為戰陣而設;馬家、少林、沖斗其用於戰陣,皆致勝之具,惟江湖遊食者不可用耳。夫鍾王(17)之手,親紙以成字者,毫端也,為毳(18)、為檾(19)、為膠、為管,皆所以成此者也;善將將之君,敵愾以奏功者,擊刺也,為旗鼓,為隊伍,為虛實,皆所成此者也。聞擊刺而小之者,在武鄉(20)、謝艾(21)、韋叡(22),余乃心伏,取子桓《典論》(23)之語而名為《手臂錄》。

戊午(24)八月,滄塵子吳殳修齡撰

 

(1)   本文以國家圖書館藏線裝手寫舊鈔本手臂錄五卷為底本進行點校,因書中首頁有《校定手臂錄序》,故稱其為《校定手臂錄》,或簡稱原抄本。並以故宮珍本叢刊(以下簡稱故宮本)、澤古齋重鈔(以下簡稱澤古本)、指海(以下簡稱指海本)、瓶花書屋(以下簡稱瓶花本)等四種版本手臂錄為主要參校本。

(2)   戚繼光(1528年-1588年),字元敬,號南塘,晚號孟諸,山東登州人,是明代抗倭名將,軍事家。著有《紀效新書》、《練兵實紀》。

(3)   孫武(約西元前535年~?),字長卿,後人尊稱其為孫子、兵聖。中國古代著名軍事家,著有《孫子兵法》。

(4)   「踰」,通「逾」字。

(5)   按原抄本作「罸」,「罸」,「罰」的俗字。故宮本、澤古本、瓶花本作「罰」,指海本作「賞罸」。

(6)   按原抄本與故宮本作「又則」,澤古本、指海本、瓶花本作「況又」。

(7)   按原抄本作「習者」,故宮本作「集者」,澤古本、指海本、瓶花本作「集」。

(8)   按原抄本作「鎗」,通「槍」字,明兵書如《武編》、《武備志》、《耕餘剩技》均作「鎗」,原抄本、故宮本「鎗」與「槍」字混用,為使前後一致,本文一律改作「鎗」。澤古本、指海本、瓶花本作「槍」。

(9)   按原抄本作「敬岩」,故宮本「敬巖」與「敬岩」混用,澤古本、指海本、瓶花本作「敬巖」,查陸世儀《桴亭先生詩文集》有石敬巖傳及相關詩文,「岩」,同「巖」字,應係抄寫時簡寫而成,故本文一律改作「敬巖」。陸世儀即《石敬巖鎗法記》所云之陸桴亭,與吳殳一同師事於石敬巖。

(10)   因程沖斗寄籍安徽休寧縣汊口鄉,故稱汊口鎗。

(11)   程宗猷(1561年-?),字沖斗,明代著名武術家,四川新都人,因寄籍安徽休寧縣,一說安徽休寧人。所著《耕餘剩技》,全書共分4部分,即《蹶張心法》1卷、《少林棍法闡宗》3卷、《長鎗法選》1卷、《單刀法選》1卷。

(12)   按程沖斗之著作應為《少林棍法闡宗》,但原抄本與故宮本、澤古本、指海本、瓶花本均作「少林闡宗」。

(13)   按原抄本與故宮本作「[扌處]」,「[扌處] 」,為「據」的俗字,為使讀者便於閱讀,故一律改作「據」。澤古本、指海本、瓶花本作「據」。

(14)   按《石家鎗法源流述》敬巖年三十七遇劉德長而師之,故真師應指劉德長,故宮本、澤古本、指海本、瓶花本誤作「真如」。

(15)   按原抄本與指海本作「間」,故宮本、澤古本、瓶花本作「兼」。

(16)   按原抄本作「鎗」,故宮本、瓶花本作「槍」,澤古本、指海本作「棍」。

(17)   鍾王,即鍾繇與王羲之。鍾繇(151年-230年),字元常, 三國時著名書法家,據說楷書就是他最初衍化出來的。王羲之(303年-361年),字逸少,號澹齋,後官拜右軍將軍,人稱王右軍,中國東晉書法家,有書聖之稱。其書法師承衛夫人、鍾繇,著有《蘭亭集序》。鍾繇與王羲之並稱「鍾王」。

(18)   「毳」,音翠,鳥獸的細毛。

(19)   「檾」,音頃上,草名,一名「白麻」,莖皮的纖維可以織布,此處應指綁細毛的細麻繩。

(20)   諸葛亮(181年-234年),字孔明,號臥龍、伏龍,徐州琅琊陽都人,三國時期蜀漢丞相,封武鄉侯,辭世後追諡為忠武侯,為著名的政治家、軍事家、散文家、發明家。

(21)   謝艾(?—354年),甘肅敦煌人,南北朝時前涼儒生名將,護國有功,含冤而死。

(22)   韋叡(442年-520年),字懷文,京兆杜陵人,南北朝梁朝名將。以上三人均不擅武勇,但熟悉兵法,以謀略取勝。

(23)   曹丕(187年-226年),字子桓,諡魏文帝,三國時期曹魏的開國皇帝。曹丕愛好文學,與其父曹操,其弟曹植並稱「三曹」。其著作今存《魏文帝集》二卷傳世,其中《典論.自序》云:「嘗與平虜將軍劉勳、奮威將軍鄧展等共飲宿,聞展善有手臂,曉五兵,又稱其能空手入白刃。」

(24)   清康熙十七年,1678年,吳殳六十八歲。

 

附記:《手臂錄校註》已於2013年委由逸文武術文化出版,網址如下:http://www.lionbooks.com.tw/Detail.aspx?ProductID=A-A614

此篇文章原發表於個人的Yahoo部落格,但因Yahoo部落格將於2013年年底關閉,故移之於此。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hsu363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